城市地区是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的重灾区,所报告的病例高达90%。

  城市在这次危机中首当其冲——许多城市的卫生系统不堪重负,水和卫生服务不足,并存在其他挑战。

  贫困地区尤其如此。大流行病暴露了那里根深蒂固的不平等。

  但城市也有非凡的团结意识和坚韧精神。

  陌生人彼此帮助,骨干工人在街头受到欢呼支持,当地商企捐赠救生用品。

  我们已目睹人性最好的一面。

  在我们应对大流行病并努力复苏之时,我们视城市为社区精神、人类创新和聪明才智的集中体现。

  如今,我们有机会反思我们如何生活、交往和重建城市的问题并重新规划。

  这就是我们发布“城市世界的冠状病毒病政策简报”的原因。

  简报提出叁个关键建议。

  首先,我们要确保应对大流行病的各个阶段都致力于克服不平等和长期存在的发展赤字问题,维护社会凝聚力。

  我们必须优先考虑城市中最脆弱的人,包括保证人人都有安全住所,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紧急住房。

  获得水和卫生设施也至关重要。

  许多城市的公共服务不足,非正规住区尤其如此。需要紧急关注这一情况。

  全球四分之一左右的城市人口生活在贫民窟。

  地方政府已经在采取行动,其中包括禁止在危机期间驱逐房客和为最脆弱的地区新建清洁水站。

  第二,我们必须加强地方政府的能力。

  这需要果断行动,而且需要地方当局与国家当局之间深化合作。

  刺激计划和其他救济措施应该为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提供支持,并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力。

  第叁,我们务必追求绿色、抗冲击和包容各方的经济复苏。

  许多城市新辟了自行车道和步行区,开拓了公共空间,改善了行走便利、安全程度和空气质量。

  通过重点关注高度生态转型和创造就业,刺激方案可引导增长迈向低碳、抗冲击的道路,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

  远程办公得以迅速采用,表明社会似乎可以在一夜之间转变,应对紧迫威胁。

  我们必须以同样的紧迫感和决心采取行动,改造城市,克服气候和污染危机。

  现在该重新思考和重塑城市世界了。

  现在该适应当今和未来大流行病的现实了。

  现在是我们建设更抗冲击、更包容和更可持续的城市从而更好复苏的时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