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9月04日

劳埃德?霍布斯不仅在学校和社区中表现良好,还成长在一个声誉良好的家庭。他被枪杀这一事实给社会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在警察的眼里,黑人的生命毫无价值。

引自《美国大规模暴力:市长拉瓜迪亚委员会对发生在1935年3月19日的哈林区暴乱的完整报告》(纽约,阿诺出版社和《纽约时报》,1969年)。?

2020年5月25日,乔治?弗洛伊德 (George Floyd) 惨遭明尼阿波利斯警察杀害,全世界都为之愤怒。之后几个星期,一股不断激化的情绪充斥着纽约曼哈顿下城市政中心周围的地区。显然,我们再也不能掩盖长期遭受的不公正和权利剥夺,再也不能容忍基于偏见和仇恨的长期权力滥用。

一家家店面用木板围起来,周围还不断竖起控制人群的屏障,这座城市战战兢兢,而我为了不违反宵禁规定,在屏障中拼命穿梭,与此同时,我感受到了真切又令人不安的紧张氛围。以前,我只在教室或图书馆里了解和分享过有关社会不公正和种族歧视的知识,面对这种混乱的街头抗议,我感到手足无措。之前,我曾与学生一起研究过几部论述,发现其中的一些内容对于解决当前这样令人担忧的城市混乱至关重要。

鉴于最近发生的事件,1994年出版的《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着作,至今仍是对于美国种族关系最详尽的跨学科研究。该书出版于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的前一年,这个时间上的巧合充分表明了解决不平等问题的紧迫性,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话来说,“摆…闭不平等现象达到危机程度,对我们的未来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这项研究由纽约的卡内基公司资助,但主要贡献在于瑞典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社会学家贡纳尔?默达尔 (Gunnar Myrdal),因为他是这项研究的领导者,形成了最终报告。尽管如此,这本著作也是来自各个学科的知名学者和青年学者之间一次真正的合作。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博士 (Ralph Johnson Bunche) 是这项研究的贡献者之一。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非裔美国人和有色人种、著名的外交官、杰出的国际公务员和热心的人权倡导者。然而,在学术界之外,很少有人知道他作为社会和政治学家先驱留下的学术遗产。在他帮助起草的《世界人权宣言》通过之前几年,他就论述了社会捏造的种族概念具有操纵本质。邦奇具有时代超前性,他提醒人们提防法西斯主义在欧洲兴起的危险,立场鲜明地谴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基于种族差异的不平等现象。在《美国的困境》出版75周年以及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必须重新审视邦奇为扩大种族问题讨论所做的早期努力,消除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的“我们还生活在后种族主义世界的错觉。

借此机会,我还希望纪念这位富有远见的国际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117周年诞辰,他给我们带来的记忆永存,尤其是“为人类尊严和反对种族歧视和偏见而进行的长期努力”。1

1934年,在巴黎和国际联盟档案室开展了研究,并在西非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31岁的邦奇完成了有关法国殖民主义的博士论文。他的某些结论后来为卡内基-默达尔的项目提供了参考,明确了他调解和平和监督非殖民化的方法,深化了他对民权运动所作的长期承诺。1936年,邦奇出版了一本名为《种族世界观》的小册子,在书中,他认为种族观念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所谓科学的辩解,内容都“十分灵活”,可能滋生群体偏见并使其拥有合理化的外衣。他断言,种族其实往往被用作政策不力的借口和“残酷经济剥削的伪装”。2邦奇认为,种族关系“可能会威胁未来的和平与发展”。种族观念通常服务于征服,甚至是用于压迫的刺刀,种族观念号称要向“落后的”人民赐予“文明的祝福”,但落后的人民“努力将自己的资源分享给世界”,但是“分享新财富的机会却很少。”3邦奇称,持续的压迫和应对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种族成见,使各方深受其害。4就统治集团而言,无论他们的境况有多可悲,他们都会被自己的“社会优越感”所“迷惑”,幻想自己拥有政治和经济特权。5

这是邦奇在加入贡纳尔?默达尔的研究团队之前对于种族和种族关系的理解与设想。邦奇在一个实施种族隔离制度的国家长大,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偏见之苦,他“对美国种族的复杂性有敏锐的直觉”6,因此成为了该项目不可或缺的一员。

1939年春天,默达尔开始招募人才之际,拉尔夫?邦奇刚刚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南非开普敦大学完成人类学博士后研究。回到美国后,他被任命为霍华德大学的全职教授,教授有关美国政府和宪法法律的课程。邦奇怀着满腔热情加入了默达尔的项目,对项目前景充满希望。7他编写了四部研究专着,为最终研究成果提供了信息参考。其中最重要的一部专着是《黑人的政治地位》。邦奇作为非裔美国人的亲身经历,对致力于提高有色人种地位的各类组织的研究兴趣,以及对于美国南部投票选举和政治实践的学术兴趣,都对这本专着的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他被引用最多的研究是其在1940年3月5日写作的《黑人问题的概念和意识形态》。默达尔对这一着作进行了研究并表示赞赏,甚至可以说为《美国的困境》提供了题目和主题。8邦奇坚持先前表达的信念,认为种族概念的危险在于它是社会创造出的一个工具,用来唤起人们的情绪并使其合理化。怀着这样的信念,邦奇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框架内探索种族主义这一问题,追踪这个不断演变且会逐渐模糊人们心智的错误观点,这个观点始终得到小心翼翼的保护,防止成为人们“质疑或考验的对象。”邦奇认为,“很少有问题如此令人左右为难,如此具有渲染性,如此反复持久,如此缺乏深入思考。”9

默达尔认为,“美国信条”(即所有美国人秉持的一系列信念)将超越“针对特定人或特定类型人群的群体偏见”。10但邦奇却不抱这种希望。他指出,自从奴隶制发展成一种根本制度以来,美国理想和反黑人种族主义之间的矛盾已被视为理所当然,调和人性的枷锁与“民主的意识形态架构”也就有了必要。11默达尔希望依靠道德诉求,唤起普遍具有善意的美国人的负罪感,从而在现有的社会组织内部进行改革,而邦奇则呼吁进行结构性改革,敦促必须进行一场“改革运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从而“在宪制的基础上摆…闭建立真正的民主”。因此,“只有给予黑人充分的发展机会,并使他们完全融入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生活”,才能解决黑人的困境。12

1939年9月,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左)在圣路易斯。当时他正与贡纳尔?默达尔共同编着《美国的困境》一书。图片来自布赖恩?厄克特的拉尔夫?邦奇相关资料收藏(第364份收藏),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查尔斯?贰?扬研究图书馆的图书馆特别藏书。

邦奇为默达尔的著作提供的参考资料详细分析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 Roosevelt) 推行的一系列政府救济方案和改革措施,旨在帮助美国从大萧条中复苏。最初,邦奇不相信“一个更开明的计划”会显著“转变观念、传统或忠诚性”13,以挑战种族成见。但是,为默达尔的著作进行的研究使他相信,实际上,美国政府的经济与社会举措中的某些特点对非裔美国人是有益的。邦奇发现,在种种充满希望的迹象中,低收入人群住房、社会保障、最低工资和工时制以及《国家劳工关系法》,都为改善非裔美国人的状况作出了贡献,贡献程度甚至超过了“对[他们]平等权利的最广泛设想”。14他强调了聘用非裔美国人担任罗斯福新政顾问的重要性,他认为他们可以努力确保政府提供的数百万美元的援助和服务可以满足非裔美国人的需求。邦奇意识到,尽管这些政策还不足以缓解无数失业者的困境,但为少数族裔“开始实现经济和政治自由的进程”铺平了道路。15当前,世界经济陷入了严重衰退,为审慎起见,应重温邦奇对于这些公共事业的想法,这些想法对如今确保实现可持续和包容性的复苏并重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努力有参考价值。“政治和教育权利得不到保障”、“贫民窟的存在”和“缺乏[……]健康保护”等“罪恶现象”仍然威胁着全球数亿人口的经济安全。16拉尔夫?邦奇在近一个世纪前就提出了这些问题,这令这项研究再次变得及时和相关。

《美国的困境》一书具有足够的深度、广度,分为四十五个基于深入研究的章节,另有十个附录和多个表格,揭示出种族冲突如何渗透到美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我们如果不愿意直面种族冲突背后充满争议的历史,也不愿意分析造成种族冲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力量,就不可能理解或有效解决任何形式的与种族有关的不公正现象。在《美国的困境》之前,相关主题的专着回避了对公共政策的建议,而默达尔的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各方面的信息,还成为了“政策制定者的指南”。17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本书推动了种族隔离的终结。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1954年)是美国最高法院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判决,而这个判决参考了《美国的困境》一书,最后判定种族隔离违宪。书中的研究成果被用于驳斥所谓“隔离但平等”这一原则,证明种族隔离暗含并强加了不平等。

75年前,邦奇谴责帝国主义者利用种族教条制造优越感。如今,对自然资源的不公正开采导致暴力冲突愈演愈烈,这些自然资源包括木材、钻石、黄金、矿物和石油等珍贵原材料,也包括肥沃土地和水等稀缺商品。18

数十年来,联合国系统以及众多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律师、社会心理学家、人种学家、历史学家、遗传学家和其他专家共同努力,包括开展了多项促成《美国的困境》的重大研究,与有关种族问题的论述进行斗争。在这些努力的作用下,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大会于1978年通过了《对于种族和种族偏见的宣言》,申明种族或族裔优越理论没有科学依据。然而,正如教科文组织1967年对于种族和种族偏见的第四份声明所述,,种族歧视“持续困扰着世界,导致种族歧视受害者止步不前,种族歧视者内心扭曲,国家分裂,国际冲突加剧,世界和平遭到威胁。”19今年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也以更加悲痛的方式揭示了这一点。

联合国在反歧视条约方面不断努力,其中最重大的成就为制定了,该公约于1969年生效。联合国还曾开展一个反对种族隔离体制的运动,迫使会员国南非暂停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工作,这是联合国利用人权做法挑战针对种族的本质主义认识的开端。1994年,南非过渡为民主国家,得到了联合国的重新接纳。不到十年后,南非于2001年举办了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行为世界会议。

然而,种族主义仍然持续存在。在他1967年的文章《贫民区里的动乱》中,邦奇揭示了日益增长的针对种族关系的质疑,他将种族主义称为“危险的病毒”,20并称这个病毒可以从肤色和种族差异的任何一侧传播开来。种族主义这一病毒会带来惨重的损失,不可小觑。种族主义的肆虐性和破坏性与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相当,新型冠状病毒给受影响的个人和社区带去了精神创伤,留下了永久的伤疤。而与抗击此次大流行病一样,若要应对种族主义,我们不仅需要坚持寻求补救措施,还需要采取预防措施。为了消灭滋生出不满的“土壤”,我们需要找到这些“土壤”并采取措施。75年前的这个卡内基-默达尔项目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早期尝试,该项目取得的成就至今仍未被超越。《美国的困境》研究了种族主义背后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而此次大流行病带来的后果还揭露了新的或之前不那么明显的种族主义形式,例如日益加剧的环境歧视。数十年来,住房、基础设施和环境安全遭到忽视,获得的投资不足,导致为争取社会正义的斗争与对绿色协议的迫切需要结合了起来。歧视性的政策和做法仍然以各种形式普遍存在,而目前持续的危机严重影响着妇女、有色人种社区、少数族裔群体和最弱势的群体。

通过立法和司法行动推动改革十分重要,在打击偏见方面,这种改革面往往行之有效,正如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的结果一样。但是,作家卡里尔?菲利普斯 (Caryll Phillips) 指出:“我们不能立法规定人们的思想”。21他承认,因此,我们所有人就要肩负额外的责任,包括老师、父母、社区组织者和公众人物,当然还有国际公务员。同样,即使撤离联邦部队,也可能无法消除普遍存在的城市动乱。相反,在采取撤离措施后,捍卫其他群体(如母亲和退伍军人)权益的抗议活动反而激增,这正是近期在美国许多城市出现的现象。示威者们再次走上街头,因为他们心中有“正义感以及对所有人和所有问题的深深关切”。22而正是受到这种正义感和关切的驱使,拉尔夫?邦奇才会参加著名的1963年华盛顿游行,并向大批游行群众发表演讲,随后马丁?路德?金也发表了令世人难忘的演讲。后来,拉尔夫?邦奇与马丁?路德?金一起,在阿拉巴马州参加了从塞尔玛至蒙哥马利的游行。

1980年9月15日,由丹尼尔?拉?鲁?约翰逊设计的50英尺长的“和平促成团结” (Peace Form One) 钢制方尖碑在联合国总部对面的拉尔夫?邦奇公园落成,用于纪念拉尔夫?邦奇。摄于纽约。联合国图片/Ramzy Abushady

这段争取民权的历史“暴露了种族隔离之下的地方暴力”,并最终促成了1965年《投票权法案》的通过。55年之后,在距离塞尔玛两千英里之外的地方,新一代的活动家也正在从这段历史中获得启发。帕特斯?库勒斯 (Patrisse Cullors) 女士是一位非裔美籍艺术家、活动家和公共演说家,也是“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的联合发起人。在她领导之下,洛杉矶的一个改革派联盟提出了旨在“制止警长暴力和监狱虐待”23的提案,并经选民投票获得通过。与以往相似,满腔热忱的人道主义者们以及他们传承下来的思想、他们的目标和影响,注定要在某个时刻融合。今年春天,一名黑人在明尼阿波利斯无辜遇害,震惊世界。若不是发生了这件事,很多人可能都不会注意到,库勒斯女士曾获得年度拉尔夫?邦奇人道主义奖。库勒斯女士是洛杉矶人,已在刑事司法改革的前沿奋斗了20多年,她为非裔美国人社区提供的服务也得到认可。明尼阿波利斯事件发生几周后,她帮助发起的“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这项运动敦促全世界尽快努力,找到消灭“种族主义这一危险病毒”的方法。长期以来,种族主义不断剥夺着人类原有的同理心和同情心,让人们从残忍的欺凌中获得野蛮的乐趣,并折磨着受苦的人。

?

注释

1?布赖恩?厄克特 (Brian Urquhart),《拉尔夫?邦奇:生为美国人》(纽约,伦敦,诺顿出版社,1993年),第458页.

2?拉尔夫?约翰逊?邦奇,《种族世界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黑人民俗教育协会,1936年),第25页.

3 同上,第38-40页.

4?约翰?B?柯比 (John B. Kirby),“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黑人激进思想”,《种族》,1974年第二季度,35(2),第131页.

5?邦奇,《种族世界观》,第26页.

6? 杜威?格兰瑟姆 (Dewey W.Grantham),“编者导言”,《富兰克林?罗斯福执政时代黑人的政治地位》,拉尔夫?约翰逊?邦奇(芝加哥,伦敦,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3年),第12页.

7 同上.

8 克莱尔?L?斯帕克 (Clare L. Spark),“种族,种姓还是阶级?邦奇与默达尔对于《美国困境》的争论”,《政治、文化和社会国际杂志》,2001年3月,14(3),第473页.

9?拉尔夫?约翰逊?邦奇,“黑人问题的概念和意识形态”,研究备忘录,卡内基-默达尔研究,《美国黑人》(纽约,1940年),第5、3页.社会学研究理事会.?
.

10?贡纳尔?默达尔,助理理查德?斯特纳和阿诺德?罗斯等,《美国的困境:黑人问题与现代民主》(纽约,伦敦,哈珀兄弟出版社,1944年),第47页.

11 邦奇,“黑人问题的概念和意识形态”,第9页.

12?拉尔夫?约翰逊?邦奇,“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黑人”,《黑人教育杂志》,1941年7月,第10期:第581、583页.引自柯比,“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黑人激进思想”,第135、137页.

13?柯比,“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黑人激进思想”,第134页.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对影响黑人的新政社会计划的批判”,《黑人教育杂志》,1936年1月,第5期,第60页.引自柯比,“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的黑人激进思想”,第133页.

14?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南方黑人的政治地位和相比之下‘穷困白人'的遭遇”,研究备忘录,卡内基-默达尔研究,《美国黑人》,第六卷(1940年,纽约),第1530-1531页.社会学研究理事会.
.

15 柯比,“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黑人激进思想”,第134页.

16 拉尔夫?约翰逊?邦奇,“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黑人”,第538页.引自柯比,“拉尔夫?约翰逊?邦奇和1930年代黑人激进思想”,第135页.

17?厄克特,《拉尔夫?邦奇:生为美国人》,第83页.

18?如需获取更多有关冲突和自然资源的信息,请参阅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冲突和自然资源”.
.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种族和种族偏见的声明(巴黎,1967年9月)”,《对于种族问题的四份声明》(巴黎,1969年),第50页.

20?拉尔夫?约翰逊?邦奇,“贫民区里的动乱”,拉尔夫?约翰逊?邦奇,《精选演说与着作》,查尔斯?P?亨利 (Charles P.Henry) 编,以及“引言”(安娜堡,密歇根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290页.

21?卡里尔?菲利普斯,“美国的部落文化”,《美国效应:1990-2003年世界对美国的看法》(纽约,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03年),第91页.

22?拉尔夫?邦奇,“1965年蒙哥马利游行演说”,选自邦奇《精选演说和着作》,第259页.

23?帕特斯?库勒斯,“从塞尔玛到洛杉矶:民权史如何启示现代刑事司法改革和搁法案”,《科斯日报》,2020年2月25日.?
.


202087
?

本文由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师生翻译?

?

?

《联合国纪事》不是官方记录。由联合国高级官员以及来自联合国系统外的杰出人才撰稿,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联合国官方观点。地图或文章中所涉界限、名称以及指名,并不代表被联合国官方认可或接受。?